查看原文
其他

北京急诊科女医生被杀,又反转?没有人能置身事外!

ANDs 2023-06-04
来源 | 莫问大叔(mowends)
插座学院(chazuomba)


01.
相信很多人这两天,都看了这个动图。

一个男子正在持刀捅向他身前那位的女医生——由于画面过于血腥,我做了马赛克处理。

这就是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“北京急诊女医生被杀害”事件。
捅刀的男子,叫孙文斌。
被残害的女医生,叫杨文。

看这个画面,你可以感受得到男子有多么凶残,他从腰间拔出刀的那一刻,毫不迟疑,仿佛用尽所有的力气去杀害一名女子。
其暴戾与血腥,使周遭的人都瞬间变得弱小,本能地躲到一边。

最后,如他所愿,女医生杨文就此死在了血泊之中。

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,就是患者家属与医生的关系。

这是杨文急诊科同事曝光的杨文被杀害前因后果,每看一遍都叫人毛骨悚然,更义愤填膺——
原来凶手的家属(母亲)是一位95岁高龄女性,送医前就因为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,生活质量低下,4日送到医院时呕吐、纳差、意识不清,病人家属拒绝一切检查,只要求输液。
输液后病情没有好转,家属认定是杨文医生“输液输坏了”,医生们说服家属让病人接受检查,结果查出全身多系统的感染和损伤。
然而家属不接受任何建议,于是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…

是的,有人在揣测女医生被害原因的时候,一定没想过被害前,她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折磨!
凶手孙文斌,对她长达半个月的辱骂,威胁,直至杀害。

那个视频里,我看到杨文医生被站在自己身后的孙文斌,死死抓住她的头发,一刀又一刀地捅向她的脖子……

02.
杨文医生遇害后,患者家属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愧疚。
“他们没有任何道歉的话。”
央视记者采访到的一位知情医生这样表示。

这位医生还说,尽管杨文医生遇害,尽管患者家属没有道歉,但是医务人员仍然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治疗。
然而,就在医生准备再请专家进一步治疗的时候,患者家属自行签字离开了医院。
当时像孙文斌95岁母亲这类高龄、全身多并发症的晚期癌症患者,要想治好康复,这对于任何医院都是非常有难度的,有些医院往往不敢轻易接收。
可是这家人的表现,不仅没有在治疗中表示任何感激,反而残忍加害,事后态度漠然。
就在最新报道中,一篇关于孙文斌姐姐的采访,里面提及的信息却是令人困惑:

“事发前孙文斌没有透出要杀害杨文的迹象。”
“至于刀是从哪里来的,我自己也不清楚。”
“孙文斌平常不太爱说话,也不惹事。”


家属的言语,仿佛是在告诉你:

他真的只是一时冲动而已;

他平时不是这样的人;
他一点也不反社会人格;
并且,他身份卑微,又是无业人员……你们理解理解他吧。
然而惨案发生的时候,我们并不想知道凶手的身世多么可怜。

03.
过去,电视屏幕里关于医生的纪录片和影视剧里,总是有一个固定的套路:
1、病人命悬一线
2、接诊后发现比预期的还危险
3、专家会诊,决定放手一搏
4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手术,病人转危为安
5、医生妙手回春,家属感恩戴德

这样的案例,为医生歌功颂德,可是赞颂地久了,就造成了公众对现代医学的认知偏差。
人们的潜意识里,以为医学已无所不能,这给医患关系埋下了隐患:医生被捧得有多高,救治失败后的失望就有多深。
《人间世》是一部聚焦医疗关系的纪录片,医院现场实地拍摄,历时2年完成,豆瓣评分9.6。
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视角,去重新审视生命、疾病和医学。

纪录片的一开场,就呈现了3个救治失败的案例。
一个年轻人早就有心脏问题,因为忙于打拼没及时做手术,在一次肠胃炎后,引发了心脏感染,拉肚子两周后才住院,可是已经晚了,急性心衰,没能抢救过来。
一个24岁的小伙子,庆祝生日的那天吃了变质的海鲜,导致多个脏器衰竭,抢救无效。
一个有先天性马凡综合征的患者,如果不做手术,大动脉随时会撕裂导致死亡。冒险做了特大手术,几乎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了人造血管,还是没能挺过手术后的第二天。
这3个失败的案例都发生在上海瑞金医院——全国最好的医院之一。
这里的医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,他们拼尽全力,却依然无能为力。
生命有时很脆弱,仅仅是吃坏了海鲜就有可能会丧命。
医学是挽救人类生命的最后屏障,可这道屏障依旧千疮百孔。
有太多的疑难杂症至今都查不出致病的原因,有太多的医疗手段伴随着极高的风险,治疗能不能成功和患者的体质差异有关,但更受限于现代医学的局限性。
医生是一种怎样的职业?
妙手回春,悬壶济世,然后被人感恩戴德,为世人所称颂?
并不是。
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”
纪录片中反复强调的这句话。
在3个救治失败的案例中,有一些细节让人印象深刻。
那个24岁年轻人,因海鲜中毒导致下消化道大量出血,医生决定为他做血液净化,以排掉身体内的毒素,但是因为就医太晚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,在凝血功能已经很差的情况下,血液净化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急诊科主任毛恩强医生说:
“我现在看不了那么远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孩子只有24岁,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,为孩子争取一线希望。”
治疗时需要大量的血液,临时调配来的血袋很凉,血液加温器又来不及调配,医生们就轮流用双手、胸口、腋下来把血袋暖到常温。

患者迎来了第一个好消息,血液净化后氧饱和度上来了,病情有了一丝好转,这给治疗带来了希望。
就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,医生最担心的的情况发生了,患者的上消化道出现了应激性溃疡,瞬间出血1000毫升。
还要输血,可上海血液中心只同意给2个单位的血液,毛恩强医生以恳求的语气说:
“你再给我4个单位好不好?对对对,没办法了啊兄弟,24岁啊,24岁。”


从早上7点,到夜里11点,所有医疗措施都毫无保留地给患者用上了,可还是没能挽救这条年轻的生命。
有时候,医生拼到了机会,却还是闯不过最后那一关。
救死扶伤,医生的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
抢救失败后,毛医生脱下手术服离开:
从医生角度来说,即使冒着很大的风险,总归想能够做点什么事情,体现你的价值存在。很多医生就是为了这个感觉(成就感)在干活。这次很可惜,我们没有能成功。”
参与抢救的另一位医生对着镜头说:
“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活过来,但是有时候,你没得选择啊。”
叹气、哽咽,最后只在镜头前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。
有时是治愈,常常是帮助,总是去安慰,这是对医生这个职业最好的注脚。
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那些失败。最困难的是,面对这些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,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。
心脏外科的主任赵强,在第一例先天性马凡综合征患者的手术失败后,又有一位患者来求医。
答应还是不答应?
手术同样可能会失败,而接连的失败甚至会影响赵强做医生的声望:
“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心脏外科的主任,他也许是最后几位能够有力挑战这场手术的人了。”

12小时,31块纱布,22根血管缝线……第二位患者的手术成功了。
其实,虽然救治有时候会失败,但更多的人活了下来。
2015年,瑞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病人1803人,70%为为重病人,死亡率为1.5%。急诊室收治病人7412人,死亡474人;急诊抢救室入院人数266人,231人抢救成功。
只是,纪录片为什么要这么拍?为什么要突出那些失败的案例?
因为想告诉公众——医学具有局限性。
就像赵强主任对着镜头说的那一句:
“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大家知道,每个人病人,医生都会倾尽全力去救治,但也要理解,总有一些医学尚未达到的地方。”
很多时候,医患纠纷起源于不切实际的期待。
有些家属似乎认为,只要把病人送到了医院,只要自己出了治疗费,医院就好像欠了他们家的一样,就必须把病人治好。
这是对医学的误解。
哪怕有钱、有名望如乔布斯,哪怕接受了美国最顶级的医疗资源,最终还是输给了病魔(胰岛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),享年56岁。
医学具有局限性,病人的身体素质也有个体差异,医生只是在医学范围内去尝试救治,但无法保证结果。
希望每一位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,都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。
不要仅仅因为对结果不满意就去闹,去伤害医生。
04.最后,孙文斌到底会如何依法处置?
这是目前大家最关心也最渴求公正公开的问题。
毕竟这件事的发生,想必让不少人失望了也叹息了,但我很想说一句:
很多人都说中国法这里不好,那里不行,中国法落后,不如外国法,所以很多人一副指点江山、居高临下的姿势去说三道四。
但也请明白,没有什么事一开始就是百分百完善的,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觉得社会很阴暗,法律保护不了好人云云……
如果这样的风气盛行,将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。
对于我们的法律,如果习法之人都不尊重,将来又如何更好地应用呢?
因此,我们一定要达成一个共识:敬法者才能成为护法者!
而就在12月28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表决通过了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》,禁止任何人威胁医护人员人身安全!

且行且试,这也是我们很多人为法律完善和进步在争取,在助力。
因为,为他人抱薪者,不可使之毙于风雪!

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多多发声,不要让我们身边那些善良的人,他的善良最终却成了他的墓志铭!


■作者简介:我是在风,看遍人间烟火后,为你写尽世间情爱。个性签名:聪明是最靠不住的东西。如需转载,请后台联系。

■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©关注莫问大叔(ID:mowends),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。

温馨提示

如果你喜欢本文,请分享到朋友圈,想要获得更多信息,请关注我。


◆◆推荐阅读◆◆


“阅读原文”我们一起进步

喜欢本文,请点这里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